內容來自窮奢極欲
全聯全台超過1000家店面,市佔率高達6成,每年營業額約台幣1450億元。
全聯在今年10月宣布以130億台幣併購全台第三大量販店大潤發。
就超市來說基本上全聯獨霸,市佔率約達到60.9%,其他像家樂福超市或美聯社只能分到40%,至於量販店最強的是好事多 Costco 市佔率約43%,第二名的家樂福是32%,第三名的大潤發是11.7%。
零售商賺最多錢的是7-11市佔率約46%,第二名的是22.5%的全家,而全聯是市占率最高的企業。
其實在去年底大潤發就已經在開價兜售,當時的買家有遠東企業,和超商業第二名全家,還有全聯,但因為大潤發開價太高,所以還找不到買家,全聯的林敏雄說大潤發和家樂福都找過他,因為他們都要賣,所以代表這不是一個好行業。
原本以為林敏雄對這個生意沒興趣,後來才知道這是他談生意的高招,所以他是想要用家樂福來對大潤發殺價,約2個星期後全聯和大潤發就成交了,林敏雄這一個併購就可能在營收上超越7-11。
1974年行政院為了改善公教人員的生活,由國防部成立專門販賣福利品的『軍公教福利中心』,為何說是福利品?因為這裡賣的東西只有一般通路的7到8折,只要有公務人員的身分都可以來此享受低價折扣。
過了大約10年,行政院把這項業務從國防部轉到公教人員組織消費合作社,所以全聯社這個名字就是這樣產生,大家都知道因為國營對經營企業不在行,所以又過了10年,決定讓全聯社轉民營化,此時就造就了全聯盛世的人出面接收了,他就是現在的董座林敏雄。
林敏雄從小家裡務農,相當貧困,他是半工半讀才從台北商專夜間部畢業,畢業後他在台北企銀當職員,但野心勃勃的他發現,當時台灣的房地產業很好賺,於是放棄穩當的銀行工作。
跟朋友一起往建商之路邁進,成立元立建設,結果一飛衝天,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台灣知名的大建商,像是周杰倫6億的豪宅也是元立的建案。
在林敏雄接手全聯的時候,已經是資歷超過20年的建商老董,外界當時很好奇為何他要接下這個爛攤子,那時候全聯在全台只有60幾家店面,財務方面虧損連連。
林敏雄接手後先是把全聯改成『全聯福利中心』,接著選擇最艱難,但也是通路業最不敗的路線,拚低價和快速擴張。
以前全聯確實很低價,他的手法是,一般供貨商在進貨到賣場前,需支付上架費,但全聯沿用早期『軍公教福利中心』的寄賣制度,要求廠商直接把上架費扣在商品定價,所以他們能拿到比其他家超市更便宜的商品,踩穩進市場的第一步。
至於擴張部分是因為林敏雄的建商背景,才讓他不怕砸錢,就算虧損也要全力展店,起初他的策略是『鄉村包圍城市』,也就是大量的在鄉下開店,這樣做有2個好處:一個是鄉下競爭對手少,其他超市都沒意願下鄉,另外一個是地租便宜,跟都市相比差了很多倍。
但因為當時競爭對手少,獲利反而沒有落後都市太多,造就高水準的的單店業績,除了自己花錢展店之外,最快的方式就是併購,這也是所有專家眼中全聯致勝的關鍵。
從2004年至今,林敏雄已經陸續併購楊聯社、善美的超市、松青超市、白木屋食品,和最近的大潤發。
所以全聯能成功,是跟林敏雄路線的正確有很大的關係,他挾帶雄厚資產踏入零售業,比一般人更敢玩低價戰和擴張戰,還有在商場打滾多年的經驗,也讓他能多次精準執行併購案。
以下這幾點才是他們能成功的關鍵:
第一全聯靠低價和展店成為超市界一方之霸,而當時他們也面臨了其他超商一樣害怕的問題,就是停止成長,當時全聯平均單店業績下滑,和雜貨店式的超市,顧客群受到限縮,所以他們請徐重仁來當總裁。
因為徐重仁就一手打造7-11的人,就當年讓7-11連續虧損7年轉虧為盈的人,被稱為通路教父,他有許多成功的技巧:如更改店面形象,增設現烤麵包和現煮咖啡,拓寬走道和降低貨架,在門口擺上比較吸引人的生鮮蔬果,而不是過往的乾貨折價商品,另外也推出幾個行銷方案,和料理包等。
雖然他當年幾個爭議事件而下台,但他確實給了全聯新的方向,更重要的是他把統一團隊帶進全聯,緊接著謝健南,他是徐重仁過去的左右手,他目前是全聯福利中心的副董事長。
第二是行銷:全聯陸續推出很多成功的行銷案,如全聯先生,還有找來全台頂尖的行銷公司奧美,打造出多次成功製造話題的臉書小編團隊,現在全聯的粉專有130萬粉絲。
第三是強打生鮮,雖然有些人會質疑全聯的生鮮的品質,強打生鮮讓他拉開跟其他超市的差距,這是林敏雄奠定下來的,他認為生鮮是超市的帶路雞,他也砸錢推動農產品檢驗,價格是同業定價的8折出售,還帶動其他商品成長。
台灣的零售業進入一個新的戰局,從大潤發後轉向家樂福,最有機會拿下家樂福是統一和遠東集團,另外電商巨頭 Momo 也列入競爭者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