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來自深夜讀書

 

第一句話為你再不聽話,我就不喜歡你了。 ~ 請改成你這個行為是錯的,已經影響到別人了

 

因為很多的時候父母真正的想法,和說出是不一樣的,甚至還完全相反的,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,也沒學會正確的行為方式,下次他還是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誤

 

我們要讓孩子明白,我們對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,不會因為發生某些事而打折,比如說你再不聽話,我就不喜歡你了,你再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,這樣的話說出去,孩子會聽進耳朵裡且進到心理。

 

不少父母會仗著孩子的依賴,說出一些在孩子聽起來含有威脅的話,即使那不是內心真實的想法,但同樣會引發孩子心理的恐懼,所以正確的表達方式很重要孩子如果有不妥當的行為,我們也也要告訴孩子對和錯,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,那些是好的和那些是壞的,而不是威脅孩子。

 

第二句話你再哭我就不給你玩手機了。 ~ 請改成你可以玩手機,但是請記住每次不能超過10分鐘

 

比如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有點長,你就直接奪走了手機,結果孩子就大哭大鬧起來了,這時你還說  你哭,以後就再也不給你玩手機了。

 

記住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娃的神器,也不要把沒收手機當成懲罰的手段,建立良好習慣的開始,是對每一件事有正確的認知,手機可以玩但要懂得節制,這才是我們需要傳達給孩子正確的觀念,而不是為了玩手機的事情,家裡天天上演一場大戰。

 

第三句話你做的非常好,只是這個比賽規則有問題。~ 請改成輸贏很正常,你參與就很棒了。

 

還有些爸媽不懂得怎麼安慰受挫的孩子,經常會幫孩子推卸責任,比如孩子參加一個比賽結果輸了,孩子正在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足,但這時爸媽輕飄飄來一句,你做的非常好,只是這個比賽規則有問題。

 

讓孩子覺得遭到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,讓孩子會產生忿忿不平的心理,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成了玻璃心,不僅輸不起,也學會了推卸責任,所以當孩子比賽輸了的時候

 

請改成輸贏很正常,你參與就很棒了,鼓勵不是教孩子推卸責任,把錯誤歸咎於他人,而是對孩子行為的肯定,我們需要告訴孩子,所有的經歷都會轉化成為人生的經驗,只要參與就會有收穫。

 

父母必須會的三句話,核心在於尊重2個字,這2個字說來容易,卻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得到,中國的父母更喜歡控制,但長時間的控制,卻失去親子之間最應該有的信任。

 

比如孩子放學回家,爸媽們關心,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,很想跟孩子聊聊,但一開口就只會問,今天在學校學了甚麼,孩子聽了就會覺得不舒服,就會覺得我在學校一天了,你怎麼只關心我的學習。

 

那爸媽們應該怎麼正確的表達對孩子的關心,可以用底下這3句話打開對話

 

第一句你今天心情如何? 這句話不僅表達了對孩子的關心,也是在關心對方的情緒,不是在討論孩子在學校的行為,也不是想去評價孩子,就只是單純在關心孩子的感受。

 

第二句你有甚麼收穫嗎? 孩子今天有收穫,會給孩子帶來強大的心理暗示,引導孩子思考,和回憶今天美好的事,同時表達出了父母對孩子的認可,給孩子積極正向的能量。

 

第三句你需要我的幫助嗎? 這句話首先給了孩子一個選擇權利,孩子可以自己決定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,即使孩子選擇了需要父母的幫助,即使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,孩子仍然是事件的主導者,父母只是助手,這對孩子的獨立性建立都有好處。

 

在前2個提問的建立下,孩子已經建立了溫暖和正向的心理感受,第三個提問開始時,孩子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,可以輕鬆的和父母聊一聊自己遇到的困難了,和想要得到的幫助,可以互父母和孩子建立正確的溝通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理財蘇珊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